学术园地

金博概况

金昌文物
来源: 金昌市博物馆 发布时间:2013-04-27 10:01 浏览次数:14696次

 

 

  者:金昌市文化出版局

出版社:甘肃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09

 

内容介绍

金昌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早在5000多年前的原始社会,就有人类在石羊河流域东大河、金川河沿岸繁衍生息,开创了辉煌灿烂的远古文明。商周时期,金昌地区为西戎牧地。春秋战国至秦,月氏民族驻牧于此。秦汉之际,匈奴逐走月氏,金昌地区为匈奴休屠王领地。

汉武帝时期,骠骑将军霍去病大败匈奴于焉支山,在金昌地区设立番和、显美、骊禊、鸾鸟等县,分属张掖、武威郡。自此,金昌地区归属中原王朝管辖。番和屯田的实施,番和农都尉驻守番和县,是黄河流域先进的农耕文明扎根于祁连山下的历史见证,对河西走廊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地影响。

东晋十六国时期,凉州刺史张轨在金昌境内设立焉支(今永昌县红山窑乡)、平狄(今金川区双湾镇)等县,为安置中原流民做出了贡献。隋唐时期,金昌地区政通人和、经贸繁荣,天宝县的设立,传递了金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自信与豪情。元代置永昌路,是甘肃行省下辖的七个建制路之一,永昌地名由此而来。

明代置永昌卫,内地移民的大量涌入,有力地促进了金昌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修边墙,保疆卫国,巩固政权统治;筑水坝,开山凿渠,发展农耕经济;建城池,倡儒兴文,振兴文教事业。金昌地区做为“河西中天一柱”的历史地位,自此确立。

清代编纂的《永昌县志》,对金昌地区政治、经济、文化进行了全面总结和历史回顾。1912年,永昌县归中华民国甘肃省政府管辖。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进驻永昌,建立了中华苏维埃永昌区()政府,仅存23天。

5000多年的文明史,为金昌大地留下了数量众多的历史文化遗产。全市现有馆藏文物近2500件,其中一级文物83件,二级文物266件,三级文物391件。截至2010年底,全市现有不可移动文物287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4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1处。各类文物遗存均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史前文化璀璨夺目。金昌是石羊河流域史前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新石器时代文物异常丰富。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马厂类型以及齐家文化遗存均有发现。分布广泛,一脉相承,文化层清晰地记录了原始社会时期金昌地区的远古文明信息。著名的永昌鸳鸯池遗址考古发掘,为马家窑文化半山、马厂类型的科学界定提供了例证,成为中国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出土的石刃骨柄刀、石刃骨柄匕首,为西北地区首次发现,曾进京参展。出土的毛织品,是中国原始社会最早的毛织物。

永昌岩画古朴率真。永昌县境内祁连山、龙首山腹地,广泛分布着牛娃山岩画、北山岩画、青石头沟岩画、大泉岩画等石刻,线条凝炼,形态生动,是早期金昌先民生活、艺术、宗教之迹的绝佳诠释,堪称甘肃岩画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沙井文化一枝独秀。独具特色的金川三角城遗址,是青铜时代“沙井文化的见证地”。属于西周晚期至战国时期北方游牧民族的文化遗存,包括墓葬、城址、房址、祭祀坑、窖穴,种类繁多,仅发掘墓葬就达600余座,出土石器、陶器、骨器、金器、青铜器、贝币、毛麻制品等2000余件,是中国沙井文化唯一经过科学考古发掘的遗址,在国内外影响巨大。出土的虎噬鹿青铜饰牌,显示了与中国北方系青铜文化的渊源关系。镶绿松石凤首金耳环,是典型的金镶玉造型,为不可多得的周代文物瑰宝。

汉代文物蔚为大观。汉代厚葬之风盛行,“事死如生”的生死观念为金昌地区留下了丰富的地下文物宝库。金川河下游出土的青铜马,与武威铜奔马神态酷似,属汉代青铜艺术精品,体现了金昌、武威山水相连,一脉同根的源渊关系。永昌水泉子汉简的出土,是近年来甘肃简牍考古的一次重要收获,为中国简牍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

长城遗址分布广泛。汉长城在永昌县境内蜿蜒西行,保障了丝绸之路的畅通无阻。明长城长达130.3公里,还有数量众多的烽火台、敌台、城障,分布于永昌县和金川区。金川区境内的黄毛沟墩烽火台及城障、墓群,代表了明代金昌地区在北部边防的重要军事地位以及农耕文化的发展。

佛教文物异彩纷呈。云庄寺石窟群、圣容寺等,是东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传入河西地区后的早期寺院。著名的御山石佛瑞像,以佛首跌落与否,预示天下盛衰,闻名海内。隋唐时期,金昌境内佛教兴盛,这一时期建造的圣容寺塔,是甘肃省唯一现存的唐代佛教建筑。青龙山石佛造像,以真人体量凿刻,高达170厘米,衣褶线条流畅,是唐代佛教雕刻艺术珍品。千佛阁遗址、木雕佛塔,是西夏统治时期的佛教文物,国内罕见,弥足珍贵。

明清文物质朴厚重。明万历年间修建的永昌钟鼓楼,保留了笔顶建筑结构,为国内杂式屋顶提供了宝贵的建筑实物资料。明代的德镇都督府银赏牌、三沟魁星阁,清代的圣旨、关帝庙壁画等,展现了封建社会晚期金昌地区的政治风貌。位于祁连山东大河隘口的金龙坝遗址,保留了“龙王神龛”、“引水隧洞”、“重修石刻”等珍贵遗存,是明清时期永昌人民用水、治水的历史见证。

革命文物苍桑尽现。民国时期,红西路军在永昌建立甘北革命根据地,成立了中华苏维埃永昌区政府。红西路军总指挥部旧址、大沽政治部旧址、八坝阻击战遗址、南沿沟烈士墓等革命遗址七处,是发展红色革命文化的宝贵资源。现存的7条红军标语,是甘青宁三省仅存,是红西路军主张联合抗日、一致对外的历史见证。出土枪械等革命文物700余件,为国内罕见。

金昌大地上浩繁璀璨的文化遗存,是数千年文明积淀和历史发展的见证,更是先民生生不息的智慧结晶和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以此书为肇始,振兴文物事业,弘扬地域文明,激励今人后代,更创时代辉煌!

 

 

 

概述

文明曙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

旷野牧歌:沙井文化遗存

千古画卷:永昌岩画精萃

大汉雄风:汉代文化遗存

边塞巨龙:长城及沿线城障烽燧

窟光塔影:佛教文化遗存

西塞华章:明清文化遗存

血铸丰碑:红西路军文化遗存

附录:参考文献

后记